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年前,我記得......我差不多每天都跟你傳紙條.我問你,你有喜歡的人?你說:;沒有,我這難看有誰會喜歡當時我暗自慶幸,因我知道我那個時候已經喜歡上你了。可是你一直把我當朋友,高一的時候...由于你坐在我後面...我會整天翻過頭來跟你說話!!!你還記得?有一次數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說:;你的黑板在哪裏。結果....全班都說在後面!可是後來高一分班後,我讀理科...而你選擇了文科。雖然分班,但我也經常會跑去找你玩說話!其實只要是傻子看到我那樣,也會知道我是喜歡你的!可是.......
大概2年前,我說我喜歡你!可是卻被你拒絕了,後來你說你有喜歡的人!你知道?我真的很想哭,很想大聲哭出來。我說過我願意等.....願意等你!可是後來呢?你跟那個男的分手了,我說我一直很喜歡你...可是你還是拒絕了,原因是:你還忘記不了他。後來呢....我一次次說喜歡你.雖然一次次被拒絕。雖然我真的很想哭,真的很想找個可以給我哭述的地方。但是當時我並沒有放棄,雖然你一次次叫我死心.....但是我卻告訴自己。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加油哦!這樣的情況...我一直堅持一直堅持...後來我終于有點死心了...幾個月前!我交有女朋友了!2008年12月19日...我告訴你我說我有女朋友了,可是當時的那句話一字字就像心裏在滴血似的發給你!因我真的很想很想可以忘記你,可是我做不到...只能交女朋友來麻痹自己!我知道....或許我做錯了!但是很可笑的是...後來你跟我說過一句話:有些事情....當遠離你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一切....。。。但是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只想哭........什?什?要我交上女朋友才告訴我這些!!!如果我問你,假如我跟我現在的女朋友分手你會做我女朋友?可是人性告訴我,我不能這樣做....要是我這樣做的話,我跟畜生又有什區別......?其實我現在只想告訴你,我以前有騙過你的。我說我以前有過女朋友,其實你才是我的初戀!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相識,相知,相愛是緣份的話  那,相別離,是不是緣份的另一種解釋  你一個簡簡單單的話語:有緣無份,我們還是做朋友吧,就詮釋了我們一年多的感情! 仔細想想,愛你原來不容易........
  你那樣狠心地離開了我,我發誓不再想你,不再戀你,不再愛你,絕口不再提你,只是在今日無意間在KK俱樂部上撞到了你,心底還是忍不住一絲痛楚,窗外突然下起了雨,眼底突然禁不住流出了淚水。 是啊,假若不再碰到你,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原來還是這在乎你,這愛著你。夏日的暖風輕拂面龐,而心卻冷的像冬日。 曾幾何時,就在這樣的夏日裏,我們相識,那樣美麗。曾幾何時,就在這樣的夜晚裏,我們相知,那樣甜蜜。曾幾何時,就在這樣的時間裏,我們相依,心在一起,曾幾何時,就是在這樣的愛情裏,你說你永遠不會離開我,永遠愛我,永遠是我走路的兩條腿............ 而今,同樣的夜晚,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人,不一樣,只是心情!!! 你告訴我:你有了男朋友了,活著很快樂,你們很相愛,希望我祝福你們。我默然一笑,輕輕點頭,匆匆下線,假裝不在乎,假裝不介意。 我能不在乎嗎?能不介意嗎?你又怎知道,我內心泛起的層層波瀾----痛的波瀾。 我那愛你,你付出那多情誼,而今,轉身就成熟悉的陌路;什會變成這樣?什? 當初的所有情和義,就像昨天剛發生的一樣,曆曆銘記在心,永遠不會忘記。  從相識的那一天,那種興奮,從相知的那一天,心頭的那種蠢動,從相愛的那一天,那種幸福開始。我的心,就從未離開過你。  你高興的時候,我你喝彩,你悲傷的時候,我你掉眼淚。你寂寞的時候,我陪你走過寂寞。  多少個日子,我無時的牽挂著你,多少頁日記裏,都有你的名字。從何時開始,我的心就一直寄存在你那裏,我你付出的所有所有......!  而今,我一無所有,只有痛苦的回憶! 多少情,多少愛,就這樣,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不會留下絲毫痕。  只是在我心中,有一道無法抹滅的傷痕,只是在我臉上,多了一道愁容,只是在我眼中,有一種晶瑩,我知道,那叫淚水,那叫愛的淚水....!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棄,不過,我打破了戀愛不超過兩個月的魔咒,只是,這個代價太大了,我累了,真的好累啊,前天,我挂他的KK俱樂部了,如果沒有前天,我想,我們不會分手,他的KK俱樂部上,多出了一個群組,組裏只有一個人,標名:佬婆,呵呵,既然那是她佬婆,我又算什呢,也許是因我想的太多,也許他始終在說:資料又能代表什呢,我們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但是,我不能忍受他和我在一起,在去勾引別人,這是我最恨的一件事情,從前天,他就開始哄我,但是,受傷的心,怎可能就這樣說好就好呢,他傷我的太深了,太多了,不是一句對不起,幾句好話就能解決的,前天,我因他換了工作,因他,我和家人鬧翻,了他,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人都說付出總會有回報,我的回報,就是他背叛了我,呵呵,離開家,我只帶了10元錢,他竟然連幫都不幫我,我自己帶著10元錢去工作,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天的,也是因這一天,我才知道,我在你眼裏到底算是什東西,原來,在你眼裏我一文不值,你和我借筆記本,我沒借你,你和我耍,呵呵,其實,到頭來,一切都是自找的,我不會在對你做任何事,因你不配,其實,我很慶幸,因雖然現在我了你付出了很多,但是我沒有因你搭上我一輩子
的幸福,我恨你,因我如此的愛你,你竟然如此的耍我!!!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把借來的幸福還給她。。。要走的始終要走。。。今天,是和他相識的第78天.我終于在忍不住痛心的情況下離開了學校.....在學校,每天我都會偷偷望著教室裏的他...今年2月14日那天,是我和他分手的日子.那一天,將會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愛得真傷得越深.我愛得著了魔,如今他卻選擇了另一個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的女孩,是的,好巧對不,竟然會有這樣事.我們之間,是三角關系,注定有一個人被淘汰.而我,就是那個淘汰者.其實,我和他認識時,那個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的女孩正在追他的,或者,我算是第三者吧!和我一起的時候,他是忠心於我的.我知道,我們一起時,都被幸福滿滿的包圍!和他一起種菜,和他一起數星星,和他一起爬山,和他一起吃飯,和他一起挑水淋香蕉樹,那是他親手種的!我愛他的人品,愛他的笑容,愛他的體貼,愛他的溫柔.....就在我們享受著戀愛的滋味時,另一個女孩發信息給他,告訴他要是他不選擇她,她就輕生!原來,那個女孩知道了我們的事,紙,始終包不住火...回家的路上,我問他:你決定了嗎選擇她還是選擇我...選她...那我呢不要了.什......你不是說我的性格和她一樣嗎我...我其實兩個都不想要.......你走吧!即使他的話是那的決絕,但我知道,我心裏一直都知道,他是愛我的,可他做不出決定,卻又不想傷害那個女孩,或許那個女孩沾的分量多點吧,不然,他怎舍得傷害我...又或者,我給的愛太少了,不能滿足他.我怎能輕易將他忘掉...我和他的愛已經走遠了,我只想他能幸福!現在,我把借來的幸福還給她,希望她能替我好好的愛他...我的愛情,劇終.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沒有盼望這一天的到來,卻依然無法阻擋時光的腳步。我惶然,因我還是一個人。我不安,因我不習慣一個人。努力的對著電腦,尋找著一個能擺脫寂寞的東西,可那寂寞,依然緊緊的纏在心間!

想起了幾個字,對不起,我孤獨!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句天堂地域之差距的話。

(欺騙我,我會讓你哭的比笑的還好看。)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夜來了,來得如此倉促,亦猶如我的驚措,來的如此決裂。
那個約好初中同學聚會,我們去了好多人,許久不見的我們,各個都是略加陌生的臉龐,明顯已然被歲月磨失掉了當年的童稚。我苦苦的拼湊記憶的模糊畫面,死命追憶當年的種種痕,以證明,我們曾經真正的相遇過。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鐲突然間的碎了 而那時我卻不知道 這意味著一場災難已經來臨了.......
  對不起 我不該那疏忽 對不起 我不該不知道你那在乎她 對不起...對不起...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曾說,分手以後,我們還能做朋友。騙子。你,這個;小騙子。
無盡的相思,無盡的痛。無盡的寂寞,無盡的墮落。我曾答應過你,只要你幸福,付出再多我也願意。即使離開,我也決不遲疑。可你卻連最後一個請求也欺騙了我,我知道,我只是你早已忘記的過去。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抱著這份夢想徘徊了很久了。淡淡的著墨著這份真誠的感覺,不想去觸摸心底的悲涼。緩緩中沈睡很久了,醒來一切已幻化成美麗的音符,飄蕩在夢想的空中,天使的愛會飛向你的,他會替我愛你的。我拽著這份祝福送給你,恬靜的分享著這份幸福的感受。

一個人端坐在電腦前,一直在竭力的擺脫心中的彷徨和無助,卻一直無法撫平心中的落寞。這是什,什,一開始的美好斷然了,成了回憶的駐點。從心底升起的悲涼,禁不住淚水的模糊,一次次的呻吟著。努力的握著手中的鼠標,想抓點什卻什都沒有,拽著了寂寞,圍繞著寂寞的靈魂。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識明,是在08年5月份的時候,在朝光燈飾廠,那時候我並沒有注意,主要是自己不想談戀愛,直到後來我們7月份搬到新廠的時候,我才慢慢的開始注意了你,這是一個與不同的女孩,你有著一種與喧囂都市格格不入的平和,使我一見傾心。往後的一段時間,我發起了強烈的求愛攻勢,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朵鮮花終于選擇在我這裏吸取養分了。
  幾個月相處下來,我發現你什都好,就是有一個毛病:特害羞。剛開始牽你的手的時候,你是臉總是紅的。弄的我都不好意思,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廣平鮮為人知的初戀曾摧毀處女純凈的心許廣平,處女,初戀,摧毀許廣平鮮為人知的初戀曾摧毀處女純凈的心魯迅先生和許廣平美好的師生戀幾乎世人皆知,在魯迅先生之前,許廣平的情感世界是否一片荒蕪?不!在許廣平的少女時代,曾發生過一段令她心如刀絞的初戀,作者孟紅在《文史博覽》著文說:“這段戀情純潔美好卻短暫苦澀,讓她始料不及、銘心刻骨。”即使在18年之后,許廣平對這段感情,依然還是“自然會敏感到、記憶到的,因為他曾經摧毀了一個處女純凈的心,永遠沒有蘇轉。”許廣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引人矚目的女性。她與魯迅堅貞、具有個性的愛情故事一直家喻戶曉,傳為佳話。其實,她在與魯迅相愛之前的少女時代還發生過一段鮮為人知的初戀故事。這段戀情純潔美好卻短暫苦澀,讓她始料不及、銘心刻骨。異鄉開啟純真初戀1898年2月12日,許廣平(見右圖)出生在廣州的一個士大夫家庭。在她出生的第三天,她的父親就將她許配給一個當地富戶的兒子。許廣平懂事以后,聽說她的夫家名聲不好,遂開始反對這門包辦婚姻,但是由于父親的堅持,她的婚約沒有被取消。許廣平的父親1917年病逝,男方逼迫成婚,許廣平走投無路,只好求從北京回來奔喪的二哥幫助解除婚約。之后她又投奔天津姑媽家。幸得姑媽的支持,1917年,許廣平進了“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預科。1922年從天津女師畢業。為了繼續深造,翌年又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24年改稱“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入國文系學習。進入北京女高師的第一年,許廣平24歲。正是在這個時候,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她遇見了一位同鄉學子,兩人一見如故。這位青年名叫李小輝,廣東人,是許廣平的表親,因打算赴法勤工儉學來到北京。由于誤了考期,遂改在北京大學讀書。在一番拉家常后,許廣平望著對方清瘦白凈、棱角分明的臉龐,幾分親切感和青春的涌動使她不由得熱情搭話:“想不到,咱們還有著一層遠親關系。”說著,她淺淺一笑,落落大方地說,“那以后小妹免不了要請表兄多指教了。”李小輝很有風度地微笑著說:“應該,應該,如此奇巧地能在京城遇見小妹,真乃三生有幸!一定全力呵護小妹,義不容辭。”回到學校宿舍之后,李小輝第一次失眠了。他的腦子里不時浮現出許廣平的身影。到了周末,他興高采烈地去看望許廣平。他們在一起談論社會、人生、學業、未來……這時,兩人的心中都未曾有意識地去觸及男女情感,純潔的心境如一泓沒有雜質的湖水。一位青年女子獨處異地,有幸遇上了自己的表兄,自然十分高興,也多少有點依賴。遠離家鄉父母、身為表兄的李小輝也倍感親切,多了一個表妹來往,不由自主地擔起了照顧表妹的職責。在隨后的日子里,兩人相處融洽,李小輝不知不覺已經闖入許廣平的生活,在許廣平的心頭燃起了第一束愛的火花。很快兩人就建立了戀愛關系。李小輝純真而熱烈。許廣平稱他是一位“熱情,任俠,豪爽,廉潔,聰明,好學”的青年。戀愛的日子總是既浪漫又美好更單純的。不論是在春色宜人的春天,還是天高云淡的深秋,北京的幾大名勝古跡總會留下許廣平和李小輝青春歡樂的足跡。他們手牽手歡笑的畫面已經深深印在了彼此的腦海里。但是好景不長。還沒有來得及好好品嘗愛情的甘果,一對有情人便被突如其來的厄運拆散。病魔奪走戀人的生命許廣平在天津求學時,有一位同學叫常瑞麟。在許廣平進入女高師時,她已在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兩人一向很友好,每逢節假日,許廣平總要到常家聚談。1923年冬天,常瑞麟的兩個妹妹得了一種傳染病。生性無所畏懼、熱情豁達的許廣平不顧個人安危,像親姐妹一樣悉心給予照料。許廣平但是,不幸的事情卻降臨在了好心善良的許廣平頭上。這年的除夕之夜,許廣平在女高師參加同樂會的時候,不時感到喉嚨陣陣疼痛。第二天,她到常瑞麟所在的“醫專”的校醫室去診病,醫生診斷為扁桃腺炎,給吃了些普通的消炎藥。因校醫室沒有病房,既是扁桃腺炎也就沒必要住醫院,許廣平只好住在常瑞麟家里休息。李小輝得知許廣平的病情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焦慮心疼,坐臥不安。春節后的一天,李小輝迫不及待地連續三次前往常瑞麟家探視。李小輝坐在許廣平的病床跟前,十分憐愛地緊緊握住許廣平的手,深情地注視她,鼓勵她:“你一定能戰勝病魔的!”李小輝最后一次去探望的時候,還帶去了一些西藏青果,說這種東西可以醫治喉癥。他給許廣平一串,自己留用一串,因為他也覺著咽喉有些疼痛了。李小輝這次看到許廣平的病情有所加重、身體愈發虛弱的樣子,他不停地責備自己沒有盡到保護表妹的責任,心里懊惱不已。但是,他盡量把這種心情掩飾起來,不表露在許廣平面前。他們一邊吃著,一邊親熱地聊著天。然而,由于誤診且又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許廣平的病一天天嚴重起來,到患病的第六天,也就是正月初五,許廣平竟由昏迷而進入彌留狀態。這時常瑞麟的父親請來了外國醫生。醫生建議最好立刻送進同仁醫院。經一位日本醫生診斷,才判明她得的根本不是什么扁桃腺炎,而是令人生畏的猩紅熱。醫生馬上為她進行了手術醫治。經過開刀,從她腫得跟頭一般粗的脖子里擠出了一盤膿液。1924年2月23日,許廣平身體略有好轉,意識也恢復正常。從死亡線上掙脫回來的她,這時,才驀地想到了自己的表哥李小輝。第一個念頭就是:李小輝為什么一直沒有來?她左等右盼,總是不見他熟悉的身影。于是,她心急如焚地托人去打聽,但一無所獲。隨后,許廣平的病情一天一天地好轉起來(從癥狀看,不像是猩紅熱,但許廣平的回憶文中說當時醫生即如此診斷)。許廣平在養病期間忍不住時時想念李小輝,當詢問周圍的人時,他們總是支支吾吾地說:“小輝也患病了,但已好了。”或說:“等你全好了再去看他吧。”許廣平身體逐漸康復,更加想念李小輝。繼續數次提起、多方打聽他的消息。大家卻有意回避這個問題。正月十九日晚飯時,又談到了李小輝,常家的一個小妹不留神說漏了嘴:“輝沒有了!”這對許廣平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不禁號啕痛哭。后經追問,才知道,原來李小輝因探視許廣平也不幸染上了和許廣平一樣的病——猩紅熱,已在正月初七日夜里去世。李小輝由于探視自己而染病過早的夭亡,給許廣平帶來了難以承受的打擊。她年輕單純的心像突然間撒了一大把鹽粒,浸漬得她生痛生痛。一切美好的感覺霎時煙消云散了,留在心中的只是對李小輝若隱若現的純真之愛的片斷回憶與深深的內疚和悲痛。許廣平后來在回憶文章中沉痛地寫道:“只差半年就要畢業的輝,與世長辭了!剛剛走到人生旅途的頭一步,就突然地倒下了,能不痛傷嗎?霞(許廣平小名叫霞姑)一直沒有知道自己患的是猩紅熱,因為醫生一直沒有警告過她,她因此更不知道要回避見人,可是為了這緣故,輝來探病而傳染著了,她內心上的悲愴,自然不需解釋的了。”許廣平以虛弱的身體,一定要去吊祭死去了的輝。她終于找到了停柩的地方,看到了棺木上寫著的李小輝的名字,證實了他確已逝去。她的哭聲,久久地回蕩在靈柩的上空。……18年后,當再次追憶起那段令她心如刀絞的往事時,許廣平仍然無比悲愴。她痛心疾首地說:“到了第18年紀念的今天,也許輝的家里早已忘了他罷,然而每到此時此際,霞的愴痛就像那骨節酸痛者遇到節氣一樣,自然會敏感到、記憶到的,因為他曾經摧毀了一個處女純凈的心,永遠沒有蘇轉。”(文/孟紅)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魯迅,諾貝爾獎,提名魯迅做的一件小事:拒絕諾貝爾獎提名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曾幾何時,“某安徽詩人官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消息不脛自走,筆者作為半個安徽人,也高興了幾分鐘。后來有人把官員的詩歌貼在網上,我看得傻臉了,因為距離我心里“詩歌”的概念還相去太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雖然也有頗有爭議的——如獲得1938年諾獎的賽珍珠的《大地》,實在叫人不忍卒讀——但中國的得主高行健,提名者魯迅、巴金、艾青、錢鐘書、李敖……至少不至于出版的作品都需要自己花錢買版面。那推薦安徽詩人官員的組織要編輯出版各國重要詩人的個人詩集500-1000部,要求“以自費公助形式出版,每部詩集的作者,需自行承擔出版其個人詩集所需的印刷費和郵寄費人民幣9800元。”實在免不了叫人突發“克萊登大學”印學歷給方鴻漸的感覺。魯迅前天講魯迅,說到1927年9月27日——辭別中大、離開廣州之前,魯迅做了“一件小事”:拒絕了諾貝爾獎候選人的提名。口實是一封他老人家的信——《致臺靜農》(05新版《魯迅全集》卷12頁73):靜農兄: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那里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么,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后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未名社出版物,在這里有信用,但售處似乎不多。讀書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去年郭沫若書頗行,今年上半年我的書頗行,現在是大賣戴季陶講演錄了蔣介石的也行了一時。這里的書,要作者親到而闊才好,就如江湖上賣膏藥者,必須將老虎骨頭掛在旁邊似的。還有一些瑣事,詳寄季野信中,不贅。迅上九月二十五日1927年瑞典漢學家高本漢通過來華考察的地質學家斯文·赫定委托劉半衣在中國推薦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擬提名梁啟超和魯迅,并委托臺靜農征詢魯迅意見。劉半農是魯迅的老朋友,雖然后來“做打油詩弄爛古文”與魯迅漸行漸遠,但老朋友的情誼是不會決絕的——1934年劉去世時,魯迅的悼文《憶劉半農君》說得明確:“半農的活潑,有時頗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無謀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襲擊敵人的時候,他還是好伙伴,進行之際,心口并不相應,或者暗暗的給你一刀,他是決不會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為沒有算好的緣故。……現在他死去了,我對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時也并無變化。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他的為戰士,即使‘淺’罷,卻于中國更為有益。我愿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由此亦可見劉半農為什么向瑞典人推薦魯迅與梁啟超。而魯迅的拒絕態度之鮮明,幾乎史無前例也史無后例——比比李敖先生的話:“我是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臺灣當局查禁我的書,臺灣文建會甚至不承認我是作家,我現在獲得提名,對他們是個絕大的諷刺。我角逐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為了考驗考驗評委會,頒獎頒了一百年了,還分不了一個給中國,太荒謬了。”——竊以為借機罵罵“黨國”挺好,但這個“提名”距離真實的上榜表決相差還有N多公里,過于自豪似乎也不必。而且,最有意味的是:魯迅擔心因為是黃皮膚,人家照顧一個獎,因此會變成“諾貝爾獎御用”的“體制內作家”即寫“翰林文字”的秘書——時時要端一個“文學大家”的架子,之乎者也,實在難受。為什么?因為魯迅是破落戶,是草根,是“乞食者”。他的小說也不過是“百來篇外國小說”的啟迪與“一點醫學知識”的開端,他不去廟堂,他懼怕香火的供奉。他不大喜歡的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他一定寫不出來,因為泰戈爾老人家是“把自己斟滿了獻給上帝”的情懷,是“居廟堂之高”的。而魯迅呢,是閱盡人間白眼的出逃者,是在“待死堂”里抄古碑的“涓生”,不一樣的——盡管兩人均為我所摯愛。八十年前,魯迅就洞見拿獎會“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實在是有解剖國人靈魂的眼光,不愧為《阿Q正傳》的作者。如今,如果有誰忽然得到諾貝爾獎,恐怕是虛榮心唯恐不助長,因此睥睨世界也未可知。并不是抬出魯迅威脅后學——你們不如魯迅吧,就別再想諾貝爾獎的事——而是說,真正的大家是虛懷若谷的,是有自知之明的——像錢鐘書先生說的:“‘錢學’是對我人生的諷刺”。要做文學,這點誠懇是大前提。(文/三耳)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蘭芳藝名中隱藏的梅氏家風梅氏,梅蘭芳,家風,藝名,隱藏梅蘭芳藝名中隱藏的梅氏家風梅蘭芳是個愛國主義者,深受人民群眾的景仰。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犯我國時期,他先編演《木蘭從軍》、《抗金兵》和《生死恨》等愛國劇目,激勵人民抗敵救國的斗志。后來他身陷敵占區,大義凜然地拒絕敵偽威脅利誘,蓄須明志,息影舞臺八年。他靠賣畫典當維持生計并接濟苦難的同行和親友,充分表現了一名具有民族氣節的藝術家的高貴品質和威武不屈的大無畏精神。電影《梅蘭芳》的橫空出世,讓無數國人再度感知了這位超級名伶的藝術造詣、完美性格、豐富情感和愛國熱情,發出了“看了梅蘭芳,忘了孩他娘”、“如果男孩變男人,娶妻當如梅蘭芳”的觀后感言,一時間,感動和沖動充斥著國人的胸膛,由此掀起的熱浪,足以把太平洋的水燒開。本人由于身處偏遠,只好望《梅》止渴兒,不得不從梅蘭芳這個很具女人味的藝名中,扒些猜想,找些樂趣,信手亂彈,過過干癮,借以滋潤一棵久旱的心。梅蘭芳,這個藝名太美太誘人,她一次次喚起男人的愛和女人的恨,然后將愛與恨一同俘虜和埋葬。看到這個名字,仿佛讓人看到了梅的氣質,聞到了蘭的芳香,朦朧中讓人陶醉又讓人飛魂。急于弄清的是,這個陰柔的藝名從何而來?其中包涵什么寓意?一口氣讀完《梅蘭芳自述》后,也沒有發現所以然,只好從野史雜篇中尋找蹤跡,不想竟發現一個美麗的傳說,這就是所謂的“綠林練劍偶得說”。1908年秋天,十六歲的梅喜群(當時藝名)搭喜連成班吉林出演。一天早上,班主葉春善與投資富商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忽見一人在小樹林練劍,劍技絕倫,牛感覺此人定能成大氣,便問道:“你可曾有藝名?”葉春善接答:“我給他起了個藝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說:“這孩子相貌舉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給他更名‘梅蘭芳’如何?”葉春善師徒二人欣然同意。從此,喜群這個很土的藝名就被“梅蘭芳”這個清香的藝名所代替。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牛子厚并未對這個名字作出任何解釋。從這個美麗的傳說看,梅蘭芳的藝名并無斧鑿之嫌,只是在閑談信步中偶爾獲得的一個普通名字,不像人們相像的那么復雜。然而,當仔細品味一下這個藝名的來頭,不難發現,梅蘭芳的取名其實很有章法,使用的是物以類聚式,相信為梅蘭芳起名之人絕非等閑之輩。當把梅蘭芳戲劇世家的老底子翻一翻后,更令人相信這個藝名絕非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后所起,因為梅蘭芳藝名的背后,的確暗含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梅氏家風之迷。即使這個猜想是錯的,我也寧愿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對梅蘭芳的藝名進行一番探索。按照中國人的起名傳統,如果把巧玲、竹芬這兩個名字一擺,相信大多數人不加思索就會說,這是兩個很有韻味的女人名字。其實不然,這兩個名字分別是梅蘭芳的爺爺和父親的名字。梅家是京劇旦角世家,家中男人凡出名者,均出演青衣為生。既然是男扮女裝,必然要有一個有女人化的名字為符號,這樣不但適合他們的戲劇角色,而且也有一名驚人之功效,這是梅家的光榮傳統。從其家譜看,爺爺輩是這樣,父親輩是這樣,輪到兒子上臺了,肯定也要有一個女人化的名字,大男人取小女人的名字是梅家世風,在這個家庭是祖傳,不足為怪。由此看,取名梅蘭芳的寓意之一,有讓他繼承衣缽、一脈相傳、發揚光大的含義在其中。梅蘭芳先輩從藝,可謂德藝雙馨。爺爺梅巧玲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厚待貧苦,重信講情,深為人們所重。父親梅竹芬,忠誠老實,周濟貧困,最后累死舞臺。從他們的為人之道和爺爺為父親所起的竹芬一名感知,梅家世代所崇尚的,是竹子的拔俗品質、正直氣節、虛心境界、純潔思想,而這正是中國古代所崇尚的君子氣節。巧合的是,這種君子氣節在梅蘭芳的藝名中,再次得到了顯示和印證。中國人把梅、竹、蘭、菊稱為花中四君子,其幽芳逸致,風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態;滌人之穢腸而澄瀅其神骨,致人胸襟風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愛意,更為梅家所推崇。梅,是他們的本家姓,位居四君子之首,按照物以類聚式的起名方法,梅既可以與四君子之一的竹搭配成名,也完全可以與蘭搭配成名,父親叫梅竹芬,兒子為什么不能叫梅蘭芳?一竹一蘭,一芬一芳,這是多么地隱晦、多么地巧妙、多么地呼應、多么地直抒家風。取名梅蘭芳的又一個寓意,就是讓其一生一世推崇君子氣節,力求德藝雙馨。也許會有人會說,這樣的聯想似乎有些過于復雜和牽強,梅蘭芳的名字寓意真的這么深刻?其實,如果從梅蘭芳的蘭字中找答案,從梅蘭芳傳奇人生中尋依據,這一疑問就會迎刃而解。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古人歷來都是把芷蘭與芬芳相提,君子與修德并論。孔子《孔子家語·在厄》曰: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的這句話,也許正是梅蘭芳一名的真正出處。回首超級名伶一生的藝術造詣和為人處事,孔子的這句話,不正是梅氏家風和他個人修養的真實寫照嗎?鑒于對梅蘭芳藝名的分析,本人認為,梅蘭芳藝名并不簡單,其寓意是深刻的,她暗示和希望梅蘭芳一生要傳承梅家旦角遺風,以君子之氣節,讓京劇藝術的芬芳,香飄萬家。這樣理想是完全有據可依的,也是合理合理的。由此推斷,誰為梅蘭芳取了這樣一個好名字?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酷愛京戲的牛子厚,林間散步前,并非不認識梅蘭芳,他對梅蘭芳的身世和梅氏家風應該是熟悉的,對中國古代文化是熟知的,為梅蘭芳起藝名時,他是胸有成竹的,并非傳說中所說的散步中突然遇到,偶爾興來,信口而出。二是這個傳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梅蘭芳的藝名并非牛子厚所起,而是梅蘭芳的家人根據梅氏家風和傳統,早已為梅蘭芳起好了這樣的名字。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蘭芳的第一段婚姻:原配夫人王明華王明華,梅蘭芳,原配,夫人,婚姻梅蘭芳的第一段婚姻:原配夫人王明華內容簡介:一本品味民國女人情感及其如何影響人生狀態的書。書中講述了三十個民國知名女子的人生故事,當然該書主要側重于她們的傳奇愛情故事。在追憶民國女子往事中,作者以女性獨特的細膩思維,反復品讀女人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感情,女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從而使該書有相當的思想性,格調也比較高雅。與同類書相比較,該書文筆流暢,寫作手法貼近年輕讀者的心靈,內容緊湊豐富,有很強的可讀性、趣味性。同時探討了女性在情感問題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非僅僅是往事憶舊類的書籍,有其新穎獨特的一面。〔點此閱讀〕她叫王明華,是梅蘭芳的原配夫人。照片里的她清秀端莊,有著民國女子的清淡與隱忍。在她嫁給梅蘭芳之前,是旦角王順福之女,京劇世家,也算與梅家門當戶對。梅蘭芳之所以著急娶妻,是因為17歲的他因嗓音變聲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養。心情郁悶中,家里便主張為他娶個媳婦,好幫他度過這一難關。王明華帶來了好運。不到一年,梅蘭芳就恢復了嗓音,可以重新唱戲了。那時梅家還不很富裕,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華卻毫不介意,她善待家人,勤儉持家,將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戲臺上的千古情癡,被演繹在生活中。兩個不滿20歲的青年男女,恩愛異常。梅蘭芳愛王明華是有一千個理由的,除過生活,在事業上她也是一個好幫手。王慧的《梅蘭芳畫傳》中就提及:王明華對梳頭也很能。梅蘭芳初期演古裝戲時,出門往戲館去,隨身總帶著一個木盒子。那里面裝的是王明華在家為他梳好的假發,因為那種梳法連專門梳頭的師傅都梳不過來。梅蘭芳上臺前只需把假發往自己頭上一套,一個精美的古代美人的形象便立刻出現了。她對他的好,是無法用文字來一一描述的。在這樣的濃情繾綣中,梅蘭芳的戲越唱越好,很快成了名角。只要有他的戲,戲臺子下就絕無空座。王明華也為他添了一雙兒女,每逢梅蘭芳散戲回家,就和孩子嬉戲玩鬧,非常快樂。王明華開始看重丈夫的事業。為了讓梅蘭芳更好發展,她女扮男裝,與他一起出入戲院。在那個年代,女人是不能去后臺陪伴的。她還做了絕育手術,怕陪伴他唱戲的歲月,不留神懷了孕。本來一兒一女,對梅家也算有了交待,哪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麻疹讓兩個孩子相繼夭折。孩子的離去,也是王明華不幸生活的開始。習慣了回到家就能聽到孩子歡笑的梅蘭芳,怎么能接受一對兒女的雙雙離世?比他更受不了的是王明華,她每想到孩子,淚水便奪眶而出。梅蘭芳看及此,只能強壓悲哀,去勸王明華。日久,王明華竟因悲傷過度害起病來。一邊懊惱自己當初做了絕育手術,如今再難要孩子了。王明華的娘家人為了安慰她,建議她收養侄子做兒子。梅蘭芳卻不同意,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有自己的孩子。王明華答應了他再娶。當然她明白再娶將意味著他們將是三人世界,她再不能獨享他的愛。梅蘭芳的第二任太太福芝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梅家的。據說新婚之夜,梅蘭芳怕王明華心內委屈,先去了她的房,拉著她的手說話,最后才說去新太太那了。王明華對他的體貼極為感動。無從設想梅蘭芳的新婚之夜王明華是如何度過的,只是她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病越發重了。福芝芳對王明華是尊重的,也曾怕王明華孤獨,把自己的孩子送過去讓她養,王明華還是回了。二女同侍一夫,對愛情至上的人來說,該是內心深處一種殘忍的凌遲吧。她病臥于床,福芝芳很快接手照顧梅蘭芳的生活。福芝芳為梅蘭芳生了9個孩子,夫妻恩愛。而王明華因肺病久治不愈,長年臥床。后來王明華獨自去了天津,臨去時她對福芝芳說:我身體不好,還請妹妹費心,照顧好梅家的后代。王明華獨自離去,是養病去了,還是刻意退出了三個人的世界?王明華無人陪伴,病逝在天津,結束了她傷情的一生以及對梅蘭芳無能為力的愛。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中山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人孫中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有鮮明社會主義色彩最新一期的《學習時報》刊載題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的一個誤區》文章指出,“李大釗是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第一人”是一個誤區,它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共產黨內高層領導中提出的時間任意提前從而改變了歷史事實。文章還稱,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尤其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的色彩。文章說,如果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運用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端,那么李大釗也決不是這一運動的第一人。毛XX在中共七大講到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在中國的傳播時,說了一句重要而客觀的話:“講馬克思主義倒還是國民黨人在先”。文章舉例說,孫中山在旅歐期間,于1905年初以社會主義追隨者的姿態訪問了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第二國際書記處,與第二國際執行局主席王德威爾德和書記胡斯曼進行會談,要求接納興中會作為第二國際成員。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將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組成統一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同盟會成立以后,孫中山在宣傳自己的革命主張時熱情地介紹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同年10月,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在日本東京創刊,孫中山在“發刊辭”中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義,認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可試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并稱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文章稱,在同盟會的重要人物中,馬君武、朱執信、廖仲愷、宋教仁等人當時在日本發表的一些文章不僅是中國介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學說的文獻,也是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獻。在辛亥革命前后,孫中山更注意吸收馬克思主義理論補充自己的革命建國學說。他的民生主義思想尤其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的色彩。孫中山“崇拜馬克思的學問”的思想傾向,對這一時期國民黨的理論家如朱執信、胡漢民、戴季陶等有較大的影響,并推動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研究。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前后,國民黨人對社會主義的探索,不僅激勵著當時中國人民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官僚、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的反動統治,建立一個合理與理想的社會而奮斗,也為他們同中國共產黨人進行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對社會主義的向往,推動他們在大革命時期及大革命失敗以后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提出和貫徹聯俄、聯共與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后來成了中國共產黨人新民主主義的重要理論來源。文章最后說,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決不能脫離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共七大打破教條主義、確立毛XX思想的理論權威這一具體歷史條件,也不能把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前后傳播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改造中國、著手中國革命就稱為中國化的開始。實際上,毛XX在1938年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那就是在1930年代下期,從莫斯科歸國的一些留學生短于實踐,生吞活剝地照搬馬克思主義詞句而不善于聯系中國的歷史和實際解決中國革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這種教條主義學風極大地損害了中國革命事業。針對這種現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口號便應運而生。而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時限任意前移的學者恰恰忽視了毛XX這一主張針對的是這種教條主義,毛XX努力提倡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開蔣介石南京時期所謂“黃金十年”的真相黃金十年,蔣介石,南京,真相,時期揭開蔣介石南京時期所謂“黃金十年”的真相點擊察看(50條)蔣介石統治中國二十七年,能夠做的事情著實不少,但發生的事情也實在太多。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實際中發生的事情有很多并不是蔣介石吹噓要做的事。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形勢遠遠超出了蔣的控制力,結果整個事件就變成了一個民族悲劇。關于“黃金十年”的神話,事實上就是一個粉飾失敗的典型事例。蔣氏的粉絲們一口咬定所謂的“黃金十年”取得了多少多少成就,但事實上,這十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并不可觀,特別是在整體經濟規模較少的情況下,雖然個別產業的增長率達到了接近兩位數的水平,但對于經濟的整體促進作用并不是很明顯的。特別鋼鐵產業就是一個突出的事例。凡是了解一點經濟學的網友都知道,鋼鐵是現代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正因為如此,中國在“大躍進”中才熱衷于鋼鐵(還有糧食)產量的增長。然而,據說擁有大量西方留學歸國經濟人才的蔣氏南京政權,卻似乎根本沒有鋼鐵生產的意識,不僅自己不建設鋼鐵產業,而且把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拱手送給外國,結果造成了可怕的“自宮效應”。中國建設近代鋼鐵工業,是從1890年創辦漢陽鋼鐵廠開始。這個設有兩座小高爐、兩個小平爐和兩個小轉爐的工廠,建設了4年才投入生產。從那時起,到1948年,50多年時間,中國生產了760多萬噸鋼。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前7年,就生產了1433萬噸鋼。更值得注意的是,舊中國生產的760多萬噸鋼中,大部分并不是自己的民族企業生產的,因為其中的600多萬噸鋼是日本侵占中國期間,在鞍山、本溪、唐山、大連和上海設立工廠生產的。國民黨登臺的1927年,全國鋼產量是3萬噸,到1935年才達到5萬噸,也就是國民黨所吹噓的黃金十年中的黃金八年,民族鋼產業的產量只增加了2萬噸。與后來我們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印度相比,我們的人均生鐵僅為是印度的0。8,人均鋼材是印度的1/27。在這所謂的“黃金十年”,由中國民族資本建成的唯一大型鋼鐵企業,還是山西軍閥建立的西北實業公司。而在抗戰發揮重要作用的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廠(兵工署重慶煉鋼廠),則是四川軍閥劉湘親手建立(事后國民黨中央歸還劉湘挪借墊付建廠款75萬元),于抗戰后交給國民黨中央的。這家煉鋼廠于1937年1月1日劃歸軍政部兵工署,真正接管在1月底;月8日,重慶煉鋼廠3噸電爐冶煉出炭素工具鋼4噸。在蔣政權方面,先是國民政府實業部在1928年要在南京附近地區,后是資源委員會1935年要在湖南湘潭建中央煉鋼廠,但都只是光打雷、不下雨,沒有任何實際結果。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漢陽鋼鐵廠在北洋軍閥時期年鋼產量就達到5萬噸,但于1925年停止煉鋼。國民黨接管后,經過十多年的統治,竟然沒有使該廠恢復煉鋼。到1938年10月21日武漢失守前夕,只將漢陽鋼鐵廠30噸馬丁爐2座,35噸及50噸高架起重機2部及鑄錠用模等附屬品拆走,運入四川。令人發指的是,漢冶萍自己不產鋼,但卻將挖出的鐵沙,以及煉出的生鐵大部運往日本八藩鋼鐵廠,又鑄成殺人武器,用來屠殺中國人。1935年以后,日本在東北鞍山等地建設的鋼鐵廠陸續投入生產,結果使得舊中國“名義上”的鋼產量迅速提高。下表為1927年到本1937年中國鋼產量(含日本產量):年份鋼產量鐵產量(萬噸)19273。043。719283。047。719292。043。619301。549。819311。547。119322。054。819333。060。919345。065。6193525。778。7193641。481。0193755。695。9在所謂的“黃金十年”,國民政府只知道從外國買鋼鐵,因為經手人可以從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成為率先致富的重要手段,皇親國戚當然皆大歡喜,也就沒有動力去發展自己的鋼鐵工業。結果導致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緩慢,甚至出現了工業倒退的情況。例如北洋軍閥時期能造炮鋼、槍管鋼,經過民國“黃金十年”的“大發展”后,反而全不能造了。北洋軍閥統治下的1920年全國工礦業國家資本以可比價格計算(這里指銀元)為22260萬元,國民黨在中國當了十年家,又是繼承,又是吞并,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全國工礦業的國家資本以可比價格計算(這里指銀元)居然不升反降,老本虧了不少,變成20600萬元了。對于這種劣績,居然還有人大談什么黃金十年,這面皮當有一墻之厚。下表為中國工礦業資本比重(1936年數據不含東北)1894外國資本60。7國家資本31。2民族資本家資本8。11913外國資本80。3國家資本9。7民族資本家資本101920外國資本70。4國家資本11。4民族資本家資本18。21936外國資本78。4國家資本5。4民族資本家資本16。2有人說蔣介石在1930年代初即策劃持久抗戰的大計,然而事實上卻處處表現出可怕的鼠目寸光,不斷地弱己強敵。1931年918之后,國民黨繼續為日本資本在中國的擴張提供方便,結果37年七七事變前關內29%的煤炭產量(英資為23%),關內90%的鐵礦沙,95%的現代化煉鐵是在日本資本控制下的。戰爭爆發,日本資本撤出國統區,結果中國1938年至1939年的鋼產量急劇下降到了不足1000噸。這還不算什么,1943年國統區又出了個怪事情:大后方戰時工業危機。1943年重慶18家鐵廠14家倒閉,4家鋼廠也倒了1家。而按1944年4月2日中央日報的報道,機器廠維持經常開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機具約占總數的40%,機器加工業可謂面臨崩盤。據1944年7月9日新華日報《貴州企業公司四川參觀團的報告》,四川工業50%到70%的生產能力處于閑置狀態。于是,一方面,國軍缺槍缺炮,另一方面,國統區卻既不缺原料,又不缺工人,但鋼鐵廠、機器加工廠卻大批倒閉!這種咄咄怪事在與“英勇抗敵”的吹噓聲相比,也實在是怪異荒唐得可怕,堪稱二戰期間世界各國均能創造的超級奇跡。其中的原因嘛沒別的,就是國民黨買辦思想太濃厚,總想找個外國洋爸爸,從來想不到自己扎扎實實辦工業。由于蔣氏政權不重視民族產業的發展,其政策和資金導向也就可想而知:首先辦工業得不到資金上得支持。1940年的數據顯示,國民黨四行對工業的貸款僅占其放款量的3%;而43年的數據更糟,該年重慶銀行業對商業的貸款占其放款量的96%,而工礦業兩的貸款合計還不到其放款量的1%。這說明蔣氏政權缺乏長遠眼光,只知道賺短平快的商業項目的利息。其次,好不容易中國有了些工業,國民黨政府不僅不支持,反而千方百計進行壓榨。非令其倒閉而后快。像生鐵1941稅為1。28元,1942秋便到了90元,工業酒精1943得稅額是1939年得169倍,由于基本工業原料成本暴漲,下游加工產業自然是手中拮據,無力謀求發展了。關卡林立交易不暢更是常事,從國民黨陪都重慶到福建要過七八十個關卡,卡卡交錢,所以這條路在工商界人士中得了個西天路的美名。第三,國民政府法幣惡性貶值,國統區通脹率創造世界紀錄,導致工礦業名賺實虧,“貨幣稅”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國民黨所謂“黃金十年”發展比較快的三大產業:機制面粉業,紡織業,火柴業。投資的不是民族資本家就是日資的,實在看不出國民政府干了些什么。勉強統一了貨幣,還把東北丟了,到了1933年,日資欣欣向榮,咱國資倒日落西山。日本之虎狼之心已明,也知道沿海地區可能卷入戰爭,可還是不重視后方建設,直到淞滬會戰爆發后,才想起組織工商企業內遷,結果整個轉移過程亂成一團,而且遭遇到大企業家的強烈抵制。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在1938年失武漢之后,國統區鋼產量僅為戰前的3%,電力14%,水泥5%,化學1%,棉紗1%,面粉2%。蔣介石時代(1927-1949)中國僅有的幾項重大建設成就1。建筑中山陵。2。興建錢塘江大橋。3。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出版事業貢獻。4。1942年向美國派出三十多人廠礦工程技術骨干的,有專人管理的實習進修隊伍,其中大部分回國成為當時大型國營廠礦的領導骨干。開后來(1978起)公派流學生,進修生之先和。近年來網上以為蔣介石統治翻案和非毛化為目的者的所謂“黃金十年”,只可供蔣介石的孝子賢孫們自我安慰而已。補充一點:三十年代蘇南富裕農村的死亡率表一1931—1934年江蘇省江陰縣農村人口貧富死亡率(千分比)1、普通死亡率年度富有者安舒者貧窮者總計1931—193226。539。645。642。81932—193332。331。039。636。11933—193433。949。356。052。01931—1934平均30。939。947。4——2、嬰兒死亡率年度富有者安舒者貧窮者總計1931—1932161.3219.8198.2203.41932—1933275.9240.2239.2241.81933—1934379.3373.5403.4309.3資料來源:《中國經濟年鑒》第三編(1936年)。野草注:之所以選擇1931—1934年的該地資料,原因在于手頭沒有全國性的資料(恐怕以當年政府的能力,也根本不可能進行這樣的調查),而該地在全國屬于較富庶地區,交通也相對發達,且這幾年并未受到戰亂影響。1933年富裕的蘇南農村的死亡率,比解放后最困難的1960年的全國農村(包括廣大內地和西部,且被右派稱為大饑荒年)平均死亡率高出近一倍。1931-1934年蘇南農村平均死亡率比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正常年景的全國農村平均死亡率高出三倍,比七十年代高出6倍。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并肩戰斗在上海白區周恩來與鄧小平戰友情深鄧小平,周恩來,上海,白區,戰友情并肩戰斗在上海白區周恩來與鄧小平戰友情深(圖)2008年08月05日10:46來源:新華網曾昭鐸[發表評論][推薦朋友][關閉窗口][打印本稿]1963年10月,周恩來和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來源:人民網)20世紀20年代,有兩位中國青年,他們相繼赴歐勤工儉學,在異國他鄉相逢、相識、相知、相助,學有所成后,即回國效力。他們就是深受世人尊敬和愛戴的當代偉人周恩來和鄧小平。相識在法國巴黎1920年11月7日,時年22歲、風華正茂的周恩來從天津到上海,登上了一艘法國郵輪赴歐勤工儉學。在歐洲,他一面工作、學習,一面深入了解當地經濟、政治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情況,從中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他不辭辛苦,到處奔波,足跡遍及西歐各主要國家的首都,如巴黎、倫敦和柏林等地。1921年,當他通過反復比較而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后,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巴黎最初成立的組織——共產主義小組。不久,該組織就迅速成為旅歐進步華人的聯絡中心,并相應在旅歐留學生和華人勞工中開展思想啟蒙工作。1922年,在趙世炎、周恩來等人積極推動下,中共旅歐支部在巴黎成立,并開展更加深入細致和有成效的政治思想工作。該組織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在極為復雜的異國環境和斗爭實踐中,為中國共產黨培養和輸送了諸如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陳毅、朱德、李富春、向警予、蔡暢、陳延年、聶榮臻、王若飛、李維漢、鄧小平(希賢)等一大批黨的杰出領導人。巧的是,1920年10月,時年僅16歲、少年英俊的鄧小平也與一群四川籍子弟加入到赴法勤工儉學行列。在巴黎,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并先后參加了周恩來等人組織和領導的中國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共旅歐支部,逐步成為上述組織的主要成員和骨干,積極開展革命宣傳和組織聯絡工作。周恩來與鄧小平,原本天各一方,素不相識,歷史的機遇和共同的人生追求,讓他們走到一起,并逐步成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親密戰友。他們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有兩件事很值得一提:其一是共同編輯出版革命刊物《赤光》。該刊創辦于1923年,原名《少年》,后改名《赤光》,是中共旅歐支部和共青團旅歐支部的機關刊物。《赤光》刊物的總負責人就是周恩來,他身兼策劃、總編和撰稿等重任。李富春、鄧小平、李大章等人先后參加了辦刊工作。他們白天打工,晚上加班編印刊物。當時物質條件很差,無論開會、辦刊,統統擠在周恩來在巴黎租住的一處小房間里。他們吃的經常是面包加白開水,連蔬菜也時有時無,工作忙碌,生活艱苦,而內心卻充滿希望。在具體分工方面:以李富春為主搞發行,以鄧小平、李大章為主刻蠟板和油印。鄧小平年紀輕、志氣高、干勁足,辦事認真,他所刻蠟板,字跡工整秀麗,排行有序,深受周恩來賞識。由于他身兼油印,手上及臉部經常沾上油墨,同志們便戲稱他為“油印博士”,不久,這個雅稱便在歐洲中國留學生中廣泛傳開,成為歷史佳話。其二是周恩來與鄧小平等留法學生開辦“中華豆腐店”之事。中國赴法留學生中,許多人家境貧寒,他們出國勤工儉學,有時遇上所在地經濟蕭條,工廠關門或者開工不足,市場不景氣,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中國留學生處境更加困難。面對此情此景,大家從不氣餒,而是共同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例如1922年6月,在周恩來倡議下,由鄧小平為主負責,在巴黎辦起一家中國式豆腐店,店名就叫“中華豆腐店”。留學生們在工余輪流到豆腐店參加勞動,甚至連大忙人周恩來有時也抽空來店中幫上一把。年輕人聚在一起干活,有說有笑,妙趣橫生,干活不累。在周恩來、鄧小平等人謀劃下,“中華豆腐店”所產豆腐,品質新鮮獨特,價廉物美,不僅華僑華人喜歡,連法國人也愛吃,往往供不應求。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再出點子,擴大規模,增加品種。除了豆腐,還做豆漿、豆腐腦、豆腐干、凍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品種繁多。“中華豆腐店”由于方向明確、組織有方、經營得法,效益甚佳,不僅有助于補貼留學生們的生活費用,還為中共旅歐支部提供了部分經費。留法期間,周恩來與鄧小平通力合作的事例不少。幾十年后,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就歷史往事向其父親討教:“在留法的人中間,你與哪個人的關系最密切?”鄧小平明確回答說:“還是周總理,我一直把他當成兄長,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時間也最長。”并肩戰斗在上海白區八七會議后,中共中央機關從武漢秘密遷往上海。黨中央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要努力恢復、整頓和重建遭到國民黨反動派嚴重破壞的黨組織,改變黨組織的散亂狀況。經過黨中央的不懈努力,果然在較短時間內,迅速重建起黨的秘密工作機關、黨的秘密組織系統以及黨的秘密交通網絡和黨的秘密機關報。1928年1月,中央決定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兼任中央組織局主任,負責處理中央日常工作。此前不久,時年23歲的鄧小平亦被任命為黨中央秘書長,負責協助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處理中央日常事務。至此,兩位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期的老戰友,又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白區重逢,并天天處在敵人眼皮子底下生死與共、并肩戰斗。為了保密,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通常設在外國租界區或上海鬧市區。如四馬路(福州路)有個天蟾舞臺,舞臺后面的447號,就是黨中央的秘密機關。447號樓下是一家名叫“先黎”的醫院,樓上掛有“福興字莊”招牌,經營土布土紗。樓上樓下,都由政治上可靠的人裝成老板和伙計掌管。從1928年11月到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大多在這里召開,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此處一直很安全,沒有受到破壞。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秘密會議,討論的都是涉及全局或局部的重大問題。發言最多的是周恩來,他管的事情多,了解的問題也多。鄧小平是秘書長,負責記錄,有時也發言。他發言不多,但很有分量,深入淺出,一聽就懂。同時他還要協助周恩來處理政治局會議決定的工作,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身居虎穴,做好保衛保密工作是頭等大事。周恩來有著豐富的在國統區工作的經驗,他對保密工作提出過“以絕對保密為原則”,要求“黨的機關群眾化,負責干部職業化”。他還提倡:“女同志要梳髻子,穿繡花鞋,住機關要兩夫婦,講話不要革命腔。”鄧小平作為秘書長和周恩來的得力助手,對保密工作做得格外認真、細致。比如他除了參加各種會議外,還負責起草有關文件、電報、安排交通和中央機關的有關會議及經費收支等事務,每一項都涉及黨的重要機密,而不能有半點疏忽和閃失。又如當時中央領導為適應白區環境,必須不斷變換住處和姓名,像周恩來這樣的名人,隱蔽身份更加必要,其住所和名字幾乎每隔一月或半月就得更換。根據保密規定,中央領導人之間不知道其他人的住處,只有作為秘書長的鄧小平掌握著所有這些人的機密。身負重任的鄧小平始終牢記和遵照周恩來“絕對保密”的囑咐,在任期內對黨高度負責,力爭做到萬無一失。有位名叫黃介然(文容)的革命老人,早年曾在上海的黨中央機關擔任過秘書處長,他回憶起當年周恩來與鄧小平在上海的一處黨的秘密機關(同孚路柏德里700號二樓)共事的情景時說:“那時候恩來同志與小平同志每天都來這里,中央各部門、各單位都來這里請示工作。屬于機關事務性和技術性的問題,由小平同志處理解決。中央各部門、各地區來請示問題,如要人、要經費、匯報工作和請示中央的問題,恩來同志能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他就提交到政治局會議上去討論決定。恩來同志相當于黨內日常工作的總管。”他還說:“我對小平同志印象很深,他是非常謹慎的,而且可親得很。”在上海黨中央機關工作期間,周恩來與鄧小平所接觸的人很多,與中央和各地負責同志也都很熟。鄧小平認為:那時候與他工作關系最密切、個人關系也最親密的,就算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由此可見,周恩來與鄧小平之間深厚的戰友情誼。(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股市百年記憶:梁啟超拯救股災的方案梁啟超,股市,股災,中國,記憶中國股市百年記憶:梁啟超拯救股災的方案一百年前的中國股市是怎樣的?百年前中國股市交易很狂熱,炒股者從不問公司業績的好壞,買橡膠股卻不知橡膠為何物,只是瘋狂的交易,股票市場這種畸形的發展,導致了早期的中國證券市場的三次大崩盤。曾門庭若市的股票市場迅速門可羅雀。這時,梁啟超提出了世界級的解決方案,《河北青年報》轉載《郎咸平說:誰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機》一書的內容稱:“日后美國、英國的證券市場正是按照這種解決方案的思路完成了股市的重建。”梁啟超確實是個睿智的思想家,他還以牛頓炒股事件為戒,提出了相當有見地的拯救股災方案。中國人對于股票市場的理解,在很久很久以前是非常到位的。我們中國人和歐洲人、美國人同時經歷了三次金融危機,你相信嗎?民國時的股票金融危機是公認最難定義的經濟學名詞,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常常通過恐怖的股市崩盤反映出來。1929年10月24日,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美國股市忽然瘋狂下跌,美國經濟由此陷入大蕭條當中,20世紀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這次危機中幾近破產。美國1929年的金融危機只是早期金融危機事件的一個代表,它與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英國的南海泡沫事件一起,被作為世界金融證券市場最為深刻的教訓載入史冊。而在當時,中國社會已經與國外金融界有了非常密切的聯系。股票市場起源于白條歐洲在17、18世紀,尤其是在17世紀的時候,連年征戰。因為當時的歐洲國家有很多殖民地,它們打非洲、打南美洲、打亞洲,各國打得民窮財盡,怎么辦呢?于是它們就開始發行戰爭債券,還不起就開始打白條。白條打了之后還是要還的,可是仍然還不起,于是就發明了股票市場。Stock原本的意思就是白條。白條市場,就是欺騙股民,把白條賣給股民。這是歐洲人做的事,我們把它翻譯成了股票。通過股票市場給了它一個新的概念。什么概念?這些白條是很有價值的。價值在哪里呢?那就是白條帶來的未來的現金流。東印度公司從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掠奪來的黃金白銀,這就是你未來的財富。因為你買了白條之后,有東印度公司將來掠奪的財富,這些白條就有價值了。第一批人被騙了,買了,價格拉高了,再騙第二批。第二批又被騙了,價格拉得更高了,再騙第三批,就這樣一直騙下去,騙到最后一批,股市崩盤了,而且連續崩盤三次。到了1720年,各國擬定了“泡沫法案”。因為每一次都是價格炒得太高,形成泡沫,然后崩盤,所以“泡沫法案”就禁止這些上市公司(當時叫股份有限公司)運作,時間長達100年之久,甚至禁止銀行運作。法國的銀行禁令長達150年之久,因為很多人向銀行借錢炒股,結果造成了泡沫的出現。這是歐洲股市的情況。我們在一百多年之后的1840年,引進了這種股份有限公司。1872年,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隨后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從一家變成了三十家,包括招商局開的煤礦、上海機械織布局,還有很多其他行業的公司,包括牛奶、電燈、銅礦、保險、鐵路等,有三十多家。中國證券市場的三次崩盤1840年,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國門,清帝國被迫對外開埠通商,股份制公司以及股票交易就這樣踏上了東方的土地。由于最初沒有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多在茶館中進行。那時,每天早上,股票經理會來到一些著名的茶館,與買家一邊聊天、喝茶,一邊完成交易。隨著股份制潮流涌動,上海、北平、天津、廣州、武漢先后掀起了設立交易所的熱潮。到1921年最高潮時,中國的交易所數目已接近兩百家,位居全球第一。然而,畸形的發展卻讓早期的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三次大崩盤。歐洲經歷的股市崩盤是從18世紀初開始的,而我們是從19世紀開始的。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比美國和歐洲落后太多。我們的水平甚至跟美國差不多。中國的股市崩盤有三次:第一次,1872年;第二次,1910年;第三次,1921年。美國在我們之后,1929年。炒股者不問公司業績第一次,1872年9月2日股市崩盤的時候,上海《申報》發表了一篇評論,它說,“今華人之購股票者”——就是我們買股票的人,“則不問該公司之美惡”——就是不管該公司業績的好壞,“即可以獲利與否”——也不管這個公司能不能賺錢,“但有一公司新創,糾集股份,則無論如何,盡往附股”——也就是說,人們不管這個公司是做什么的,只要股票上市了就去買,不管它的經營狀況好壞,也不管它能不能賺錢,就是一頭熱地去買。你們有沒有發現,1872年《申報》的這些話和我們2007年的評論是一樣的。買橡膠股不知橡膠為何物第二次,很有意思,股市崩盤與國內因素無關。那是20世紀初期,由于汽車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輪胎。輪胎是用橡膠做的,所以當時就有一家英國公司蘭格志在上海利用橡膠這個概念來發行股票。當時媒體是這樣批評此事的,說“可異者市中尚有不知橡皮為何物者”,簡單來說就是,當時很多炒股的人連什么是橡膠都不知道,照樣炒。那么股價是怎么上漲的呢?這家蘭格志公司,1909年4月4日,它的股價是780兩,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漲到了1160兩。一年之后,漲到了1475兩。幫忙炒股的除了中國的錢莊之外,還有匯豐銀行。到1910年7月,橡膠本身的價格太高了,全世界使用橡膠的國家開始壓低價格。此后,像中國股市這樣以橡膠概念為主的股票市場,就在1910年7月全面崩潰。這是我們的第二次金融危機。錢莊收回貸款導致股市崩盤第三次股市崩盤發生在1921年,也就是民國成立之后。因為改朝換代,1918年,在北京(當時叫北平)成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第二年,也就是1919年,在上海成立了交易所。到了1921年,僅在上海就有140家交易所。除了股票之外,還有什么交易呢?什么都可以交易。布、麻、煤油、火柴、木材、麻袋、煙、酒、沙土、水泥,什么都交易,市場一片興旺。到了1921年,錢莊看不下去了,它們和歐洲銀行一樣,也是貸了大筆款項出去,多到什么地步呢?到最后什么實業都不做了,錢也不借給實業家去開公司了,都拿去炒股了。到了1921年,不知道它們哪根筋不對了,覺得風險太大,開始收回貸款,于是造成了中國的第三次金融危機。到這里,你可以發現,中國的問題和歐洲是一樣的,而且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利用股份有限公司隨意炒作,然后銀行參股,火上澆油。而這種股份有限公司的問題,加上銀行的問題,在歐洲,1720年就已經解決了,不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不準銀行成立。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繼續炒作。梁啟超第一個提出解決方案1922年,瘋狂的交易熱潮終于落下了帷幕。隨著門庭若市迅速變為門可羅雀,難以維系的交易所紛紛破產,最終存活下來的交易所只剩下六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兩家。中國進入了證券交易的冰河期。然而,在慘痛的現實面前,中國當時已經有睿智的思想家提出了世界級的解決方案,而日后美國、英國的證券市場正是按照這種解決方案的思路完成了股市的重建。那么,如此睿智的中國思想家是誰呢?是梁啟超(見左圖)。他說,“華人不善效顰,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實”。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學不像,我們只是仰慕公司的名字就開始炒股,而不考察公司的實際基本面。這是他的原話,多厲害,他可是在一百多年之前說的。還有,他認為當時的中國股市出了什么問題?缺乏信托責任。梁啟超怎么說?“是信,多數之有限公司互相聯合,而以其全權委托少數之人為眾所信用者。”也就是說,由少數有信用的人來經營企業。什么是信用?就是信托責任。他認為當時的股市缺乏信托責任。以牛頓炒股事件為戒此外,梁啟超還談到股市泡沫。他稱之為氣泡,謂其張至極大時,即將散之時也。他當時給出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說康熙五十六年,當時英國股票市場搞得很興盛,股票價格漲了好多倍,他說你知道當時有誰在炒股嗎?牛頓。牛頓炒股,是怎么炒的呢?牛頓寫信給他的朋友,請朋友代他買股票。結果買到以后這家公司就倒閉了。因此梁啟超說,把這封牛頓寫給朋友委托代買股票的信,“藏之于國家大書樓,視為鴻寶,以為商務中人戒”。股市必須有信托責任梁啟超不但這樣講,他還指出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問題所在。宣統二年,也就是在中國的股票市場第二次崩潰的時候,1910年,梁啟超寫了一篇文章,談股份有限公司的問題,睿智得不得了。讓我們看看梁啟超怎么說。這一次他講的是白話文,1910年寫的文章,他說,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強而有力的法制國家才能生存。看到沒有,法制建設,因為嚴刑峻法才能讓你不敢沒有信托責任。他說,而中國則不知法制為何物。雖然當時的中國已經有公司法,在清光緒二十九年,我們就已經有公司法了,當時叫做公司律。律文魯莽、滅裂、毫無價值,也就是說,條文粗糙得很,沒有什么價值。就算是律文完善,也不會實行。梁啟超說,股份有限公司必須有責任心很強的國民,才能夠成功。也就是說,必須有信托責任。他認為,英國人之所以以商業雄踞天下,就是因為信托責任。其靈魂與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之后,在1934年所擬定的《證券交易法》的精神是相同的。你肯定要問我了,歐洲不是在1720年就解決問題了嗎,那不是比他更早?不是的,歐洲在1720年只是簡單地禁止有限公司運作,禁止銀行運作,他們提不出真正的解決方案。全世界第一個提出解決方案的人就是我們中國的梁啟超。(文/?咸平)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介石為何不愿搞整肅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蔣介石,政治運動,知識分子,整肅作為一個處于新舊之交的政治、軍事強人,蔣介石的性格非常矛盾。就拿對待知識分子的事情來說吧,一方面,他推崇“輿論一律”,熱衷于聽記者、教授們的吹捧之言,另一方面又對某些尖銳批評他及其親友的知識分子表現出明顯的忍耐與寬容。蔣介石對胡適、傅斯年等同路者的忍耐、寬容。游宇明近期一篇名為《蔣介石的忍耐心》的文章刊登于中國經濟時報,文中提到,蔣介石不愿搞整肅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確實影響了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蔣介石作為政治、軍事強人的一面,別人說得多了,這里只講講他忍耐的一面。最近讀到岳南的《陳寅恪與傅斯年》,該書記載:1938年7月12日,傅斯年以政府參政員的身份致書蔣介石,炮轟孔祥熙的種種惡行。蔣介石沒作反應,傅斯年對此極其不滿,他千方百計搜尋孔祥熙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材料,又在其后的國民參政會上公開孔祥熙的不法之舉,終于導致孔祥熙倒臺。宋子文1945年5月接替孔祥熙擔任行政院長,此人上臺后,其斂財的手段較孔氏有過之而無不及,傅斯年先是在《大公報》發表了一篇相對溫和的文章,提醒宋子文注意民意,不要激起民怨。宋子文執迷不悟,1947年2月15日至3月1日,傅斯年接連在《世紀評論》、《觀察》發表了三篇怒氣沖天的文章,對宋子文進行猛烈抨擊,這就是著名的《這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宋子文的失敗》、《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他在一篇文章中說:真憤慨極了,一如當年我在參政會要與孔祥熙在法院見面一樣,國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垮了。當然有人歡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我們是救火的人,不是趁火打劫的人’,我們要求他快走。……不然,一切完了!……國人不忍見此罷?便要不再見宋氏盤踞著。這三篇文章一問世,全國報刊紛紛轉載,一時間,全國到處是討宋聲浪,最后宋子文只好狼狽下臺。孔祥熙是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姐夫,跟老蔣是連襟;宋子文是宋美齡的哥哥,是老蔣的妻哥(俗稱),要說老蔣對傅斯年炮轟孔宋一點也不氣惱,這是不可能的。然而,蔣介石卻做到了一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打擊報復傅斯年。當國軍在大陸戰場節節敗退,老蔣搶運文化人的名單中第一批就有傅斯年;傅斯年赴臺后,老蔣立即委任他做臺灣大學的校長。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病在臺灣逝世。12月22日,蔣介石即發唁函給傅斯年夫人俞大,12月30日又為傅斯年頒布“國民政府”褒獎令。12月31日,傅斯年治喪委員會在臺灣大學法學院禮堂(當時臺灣大學本部沒有大禮堂)舉行傅斯年追悼大會,蔣介石親臨致祭,并書寫“國失師表”的挽章以示悼念。與傅斯年相比,胡適對蔣介石的冒犯更加直接。智效民先生《胡適與蔣介石——從胡氏日記看兩人的交往》一文介紹:胡適與蔣介石初次見面是在1932年11月下旬。胡適利用去武漢大學講學的機會,特地拜訪正在漢口的蔣介石,兩人共進晚餐。第二天晚上,蔣介石派秘書專程來請胡適共進晚餐,因為有其他人在場,沒有單獨談話的機會,胡適送給蔣介石一本《淮南王書》后,便早早離去。胡適的意思是蔣介石事必躬親,不懂得發揮別人的積極性,不是一種好的做事方法,希望他學會無為而治。1948年9月下旬,國民黨軍隊在東北、華北戰場節節敗退,國民政府推行的幣制改革又嚴重受挫,整個社會一片混亂。胡適去武漢大學講演路過南京,蔣介石請他與傅斯年一起吃飯,蔣氏對幣制改革津津樂道,胡適卻認為這正是“新政策崩潰的一個大原因。”10月底,蔣介石再次請胡適吃飯。這次見面,胡適不留情面地提出十條意見。有些話非常尖銳,比如“必須認錯,必須虛心;國軍紀律之壞是我回國后最傷心的事;‘經濟財政改革’案實有大錯誤,不可不早早救正;我在南方北方,所見所聞,實在應該令人警惕”等語。1953年1月16日,蔣介石設宴為回臺灣講學即將返回美國的胡適餞行,胡適向蔣介石提出臺灣沒有言論自由等問題。大致內容是:第一,無一人敢批評彭孟緝。第二,無一語批評蔣經國。第三,無一語批評蔣總統。所謂無言論自由,“盡在不言中”也。憲法只許總統有減刑與特赦之權,絕無加刑之權。而總統屢次加刑,是違憲甚明。然整個政府無一人敢向總統如此說!總統必須有諍臣一百人,最好有一千人。開放言論自由,即是自己樹立諍臣千百人也。1956年,蔣介石70歲生日,國民黨《中央日報》負責人胡健中希望胡適寫一篇為蔣介石祝壽的文章,胡適答應了。他在文章中講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兩個小故事,然后說明自己的用意:我當年在武漢第一次見他的時候,就托人送給他一本《淮南王書》,希望他能夠像書中說的那樣,盡量克制自己,不輕易做一件好事,正如不輕易做一件壞事那樣。今天我要奉勸蔣先生的還是“無智、無能、無為”這六字訣,希望他能夠做一個無智而能“御眾智”,無能無為而能“乘眾勢”的“總統”。傅斯年在南京留影(1947年6月)胡適向蔣介石提了這么多尖銳的意見,老蔣并沒有斤斤計較。1948年,他就幣制改革向蔣進言,“都是很逆耳的話,但他(指蔣介石——游注)很和氣地聽受。”(胡適日記語)1956年胡適寫的向蔣祝壽的文章,《中央日報》不敢登,胡健中請示蔣介石,蔣介石說:可以照登,讓他去講好了!結果文章一字不漏地登了出來
SOGO論壇 -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良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